看不见的弹痕最致命——幸存者偏见

2019-10-9 思维

# 看不见的弹痕最致命——幸存者偏见

所有成功者其实都是幸存者,但你更要向失败者学习,意识到沉默数据的存在,“让死人开口告诉你发生了什么”。

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向成功者学习,才能学到他成功的真正精髓呢?听他的演讲、看他的传记吗?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,成功人土的传记就像心灵鸡汤,让人读懂了很多道理,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。对于成功者自己来说,如何才能从过去的经验中找出成功的真正原因,从而使自己获得第二次、第三次成功,而不是县花一现呢?无论是复制别人的成功,还是延续自己的成功,都必须理解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,而成功在总结经验的时候,最容易犯的一个大错误就是——幸存者偏见。

“二战”期间、美国统计学家沃都教授市命研究个一个问题,如何降低战机被击落的概率。他经过研究发现,飞机翅膀是最容易被击中的部分,商飞行员座舱和飞机尾部则是最少被击中的。但是依据当时的航空技术,机器的装甲只能局部加强,以免过重。那么问题来了:到底是应该增强机翼,还是增强座舱和飞机尾部呢?作战指挥官认为,既然机翼最容易中弹,当然应该增强机翼了。但沃德教授却建议增强座舱和尾部发动机的位置。

沃德教授认为,作战指挥官的判断就是犯了重的逻辑归因的错误:幸存者偏见。从统计的观点来看,机翼被多次击中的轰炸机依然能够安全返航,而机尾部分很少中弹,并不是因为不会中弹,而是一旦机尾中弹,轰炸机可能根本就无法返航。 后来,事实证明沃德教授的建议是正确的。军方动用了敌后工作人员收集坠毁飞机的残骸,发现果然如沃德教授所料,中弹部位主要集中在座舱和尾部发动机的位置。所以,看不见的弹痕最致命。

有时候,我们要研究的问题,不是幸存者是怎么活下来的,而是那些不幸的人是如何死去的。假如采访幸存者,他们的回答可能会带有一种并非主观意愿的偏见, 因为他们从没看见过那个看不见的弹痕。遗憾的是,亲历死亡的人却又无法开口。 幸存者偏见。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。我们只能看到经历过某种筛选产生的结果,并没有意识到师选的过程可能忽略了一些常关键的信息。

那么,在学习过程中,应该如何避免幸存者偏见呢?

第一,要向失败者学习。

马云曾经说过: “我创业以来最大的心得,就是永远去思考别人是怎么失败的。”财经作家吴晓波写过一本书《大败局》,告诉大家如何从别人的失败中获得经验。向失败者学习的本质做是意识到沉默数据的存在,“让死人开口告诉你发生了什么” 。

第二,要向反对者学习。

一家公司做了一个产品,想收集些用户意见。 很多热心用户提出了各种意见,比如追加某项功能等。但实际上,这些用户都是产品的幸存者,他们觉得产品还不错,愿意继续使用下去,只是希望更好,所以才会提意见。可是那些真正觉得产品很烂的人,他们往往用了一次之后就把产品扔掉或删除了。对公司来说,后者的意见可能更重要,是“死人无法开口”,公司也许永远都听不到他们的意见。如果能够主动找到他们,问问他们弃用的原因,就能获得不一样的视角,收获更大的价值。

第三,培养识别幸存者偏见的能力。

有个江湖郎中号称有“包生男孩”的家传秘方,一副见效,售价2000元,生下男孩再付钱,不灵不要钱。很多人都去找他。生下男孩的人家,高高兴兴地交钱;如果生了女值,不付钱,山不再去找他了。其实按照概率,有一半的人能生男钱。所以,这个江湖郎中平安无事地行骗多年,不仅赚了钱,还挣了一屋子“神医”的锦旗。而给他送锦旗的人,都是因为幸存者偏见。

所有的成功者其实都是幸存者。我们祝福成功者,但同时要向失败者学习,抛弃对个案的迷信,全面系统地了解成功的真正原因。一次成功,很多人是靠运气;二次成功,要想排除运气的成分,就要靠基于严密逻辑思维的战略思考;而能够成功三次,四次的企业家,通常是对整个商业世界的运行规律有着深刻理解的哲学家了。

重点

所有的成功者其实都是幸存者。幸存者偏见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, 我们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产生的结果,并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可能忽略了一些非常关键的信息。避免幸存者偏见,要做到:第一,向失败者学习:第二,向反对者学习:第三,培养识别幸存者偏见的能力。

最后更新: 2019-10-9 10:34:11 ├F10: AM┤